美國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 )州教育改革之特色與啟示(中)
2021-12-10
親子教育

美國新罕布夏(New Hampshire )州教育改革之特色與啟示(中)

三、NH州新課程綱要企圖改革的現存問題與弊病

(一)學校教育品質管控沒有做好

  抱怨指出,從國小起就開始鬆散,孩子讀、寫、算三項基本學力還不精熟就輕鬆放過,就准予進入新單元或升上新年段,一路歷經國中、高中階段,又因學制多元,各學區自主性過強,造成學習銜接益加困難、雜亂,致令高中畢業生的「學力」參差不齊,且距離標準落差過大,無論升學高等教育深造或踏進職場就業,均感力有未逮,難能如願。

※改革方法策略:

(1)新課綱採取12年一貫精神研訂教學目標和能力指標,從小學到高中條理井然,並要求加強各階段教學,善用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倡導高中畢業生須具「能力本位」教育課程所規範的「學科知能」和「情意態度」兩面向的核心素養已達「精熟度」,才可畢業離校升入大學深造或進入職場就業。

 

(二)因材施教無法落實,造成教育機會不公。

  例如:程度低者跟不上而自暴自棄,能力強者抱怨進度太慢,乏味無聊又不能自主前進,心生厭煩。因材施教難落實原因很多,常被詬病的是「常態編班」學生參差不齊,及人數過多,且個人化教學與輔導之機制嚴重不足,教師難以應戰。又因課程標準以「時間」當作「量尺」規範教學進度和每週上課節數等,難以找出個別輔導時間。

美國NH州的中小學教育,師生上課缺乏自主彈性與台灣類同。要遵循進度,上課節數設限,又沒有足夠人力可用,評量考試定期舉行,校際競爭激烈等因素,在在剝削了特殊需要協助學生的服務。

※改革方法策略:

(1)設定K-12年級的新課綱,是以「能力本位」取代「時間本位」的舊課程標準,學生畢業與否不再查核學生讀完幾年,而要檢視他是否達到課綱所訂高三(12年級)畢業的學力條件。

(2)進度採能力本位化,學習須達精熟,經老師檢核通過後才可以學習下一單元。破除了過去舊課綱按校訂進度跑,時間過了就無法回頭「再學習」,評量測驗不及格也無礙進新進度、升年級。

(3)要求教師要針對每位學生研訂「個人化學習計畫」(personal learning plans),教學須充分配合他的興趣、需要、資賦、才能和意向等,安排進行「個人別、能力別」的服務和協助,以增強他「自主驅動性的學習」(drive their own learning)。

 

(三)成績考查方式及評分標準固步自封,評量結果也未善加應用,成效有限。

  NH州中小學的學習成就評量測驗,仍以「紙筆測驗」、「限時交卷」為主流;評分以數字90、100或等級(如:A、B、C)核給。家長關心孩子在校學習表現,看到這樣的成績通知,常抱怨意義不夠清楚明確,常問:孩子該懂的都懂了嗎?更加忽略的是:平日作業、隨堂測驗或定期考試,經老師閱卷評分後,本應據以跟學生或家長溝通分享,幫助他知道這次考試範圍內的教材內容,已瞭解多少%?哪些還不懂?鼓勵揚優補弱。事實上,學生獲有這種「考後輔導」服務的機會不多,家長覺得亟待改進。

※改革方法與策略:

(1)倡導學以致用,實作表現在學習成就評量上的重要性。術科(如音樂)的教學很明顯,但一般認知性較高的如語文、數學科教學,則容易陷入徒重知識的檢測,而忽略相關技能(skills)的考核。

(2)成績分數的考評由「常模參照」(即以全部(班或年)學生的平均數)為據,改以由專業(責)單位研訂的該年段學生應備的「核心素養」能力為準,稱為「標準」參照,這個分數或等級沒有城鄉、校際及班級差別,為全州的理想標準。

(3)鼓勵參與CBE學校,努力推動並指導學校教師,在教學一段進度後,進行總結性評量,並訂出各學科在本階段的「學習精熟度」標準進行評鑑,並進一步向學生及家長分享說明孩子的表現狀況,共勉日後努力的方向。

 

(四)學校態度封閉保守,校內開課緊抱「課程標準」,缺乏「特色」課程或活動的舉辦服務,對外不知珍惜社區教育文化機構(如博物館)之存在與利用,是故無法符合家長、學生多元探索,跨界拓展學習之需求。

NH州的中小學教育,在課程標準引領之下,教師扮演引領主導的角色(teacher-led learning)。課程與教學的實施,由於長期受限於時間、進度、課程目標、上課節數等框架的影響,久而久之習以為常,便趨於保守缺乏創新作法。然而,外在環境急劇變遷,家長及社會人士對學校角色功能之期望日益加多提高,不滿意的批判壓力加大,致令有2004年的教改政策。

※改革方法與策略,採取開放政策:

(1)教學場所不再受限於學校校園,社區圖書館、博物館、動(植)物園、體育運動中心均可。

(2)教材內容可突破課綱,只要活動內容品質合乎CBE要求。

(3)上課時間安排在不影響學校正常原則下,自由安排。

(4)學習結束後經一定程序考核評量達「精熟度」者,認可其學分。

 

(五)過於偏重傳統學科認知性教材內容之傳授,忽略人文關懷,情意態度、社會新議題及人生哲學等素養之培育。

網路通訊日新月異,大大縮短人際溝通距離,方便資訊取得與應用,致令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日漸可能,隨之學校的傳統功能衰微;但有材必有用,它仍有用武之地。

※改革方法和策略:建構K-12「能力本位」核心素養的教育課程,強調:

(1)教學成果除了學科知識及相關技巧的認知、理解、實作應用外,同時也要重視創新和意向、態度的培養發展。例如好奇探索,工作講品質,組織規劃能力,國際觀以及終身自主學習等,這些情意態度和社會化行為均被視為高中畢業生必備的能力本位核心素養。

(2)倡導「成功須備技巧」(Personal success skills)的重要。其內涵主要如:學習動機強、可獨立作業或合作(collaboration)、口語和書寫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創造力creativity、自我要求(含責任感、品行)、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六)學校內主動覓食的學子偏少,被動餵食者眾多,長此下去無法培育出具「終身自主學習」特質的人才。

人工智慧越來越聰明,機器人取代人工的壓力越大,新人力須具備哪些素養是目前全球教育界正在操心探索的課題。及早培養「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態度,以利調適快速變遷的生活暨工作所需知能,乃是共識之一。NH教改方案已注意及此,並推動相關措施以資因應。

※改革方法和策略:倡導「學評合一政策」,鼓勵自學自習,邊學邊檢測評量,以增進自我反省和自我覺知效果,進而精準的向前進展;途中若遭遇困難也易於回頭檢視補強或向老師同學請益,提升信心解決問題。故說,自學自習又自評(assessment embedded in learning)是「追求無限可能」的動力來源。觀諸傳統的學校教學,屬於教學-評量分離(時間、空間二者均如此)方式,執行者主、客雙方關係緊張,難有「祥和」生機。

茲以數學為例,學習新教材往往可經由閱讀「例題」開始,繼而自我探索、引導,漸進理解而領悟,而後發現新知識。起步到悟知過程當中,步步為營的同時就具有自我檢測評量(self-assessment),投石問路的作用,此稱之為「形成性評量」。自學有成,經有教師進行最後鑑定學習已達精熟程度,本單元完成學習,便可進入下一個進度。

相關文章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104026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11樓

11F., No 48, Minquan W.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026, Taiwan, R.O.C

aslda.tw@gmail.com

02-251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