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語文課程與教學輔導輔導諮詢教師、桃園縣慈文國民中學
自2009年國際閱讀評比(PISA)成績公布後,臺灣教育界對中學生(15歲)閱讀成績排序為全世界(區域)第23名,而同為華人文化區的上海、香港、新加坡,竟分居全世界第1、3、4名,乃紛紛出現檢討的聲音,最後一致認為應該從中小學的基礎教育來進行改革。於是臺灣的教育單位與中小學教師群,開始研究兩岸四地課程綱要(課程標準)的特色與要求,也想仔細觀察兩岸四地教師課堂學的異同,以作為修正課程綱要、精進課堂教學的起始點。
2012年4月下旬,筆者有幸前往大陸上海建青實驗中學聆聽大陸特級教師的精彩授課內容,並於杭州市保俶塔實驗中學、寧波市新城實驗中學面對陌生的教學環境與全新的課堂學生,進行了教學生涯第一次的異地教學與觀課、評課活動。本文即以當時交流發表之課堂實踐示例作為研究發表,首先概述臺灣閱讀語文教育理論研發現況,繼而說明筆者之理論與實際聯結之課堂設計,並析論當時兩岸課堂發表之情形與差異,以及個人教學省思與建議。此次兩岸教學交流,筆者以臺灣近年閱讀教學推動重點做為課程設計主軸,以期與大陸語文教學對談互動與比較,故設定「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轉化之比較閱讀」與「國際閱讀評量(PISA)歷程融入教學」1為教學理論依據。臺灣這幾年的閱讀教育,不僅重視大量閱讀,目前也逐漸轉向多元文本的延伸閱讀與內化後的質的提升:從閱讀活動設計,進而將閱讀概念融入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之餘,也能默讀、深讀、細讀,讀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本文先以課程綱要第四階段2閱讀能力指標作為分析依據,從中以能力指標「5-4-4能廣泛的閱讀各類讀物,並養成比較閱讀的能力」,搭配教學轉化示例,並藉由教學活動,以期達到理論、教學與研究合一的教學實踐。此外閱讀教學亦須融合時代趨勢,教學想法更應與國際接軌,故課程中亦嘗試將PISA閱讀歷程融入教學,以尋求教學設計的養分,檢視教學目標與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讀說明
(1)基礎閱讀
(2)分析閱讀
(4)應用閱讀
1.確定比較的目的與方式
2.選擇比較材料與對比點
(三)PISA閱讀歷程分析
(一)運用比較閱讀延伸學生閱讀廣度
(二)搭配PISA閱讀歷程設計教學主軸
(三)注重語文知識文本分析與人文性美學關懷
(一)課前文本分析
1.人間情分~不平凡的一雙手
(1)文意轉折前背景烘托
(2)出現女店員文恴轉斤後的描述
(3)作者心境感受的改變
2.瑞穗的靜夜
(1)轉折前背景交代:敘述作者考上理想高中的興奮心情,原先想露營慶祝卻因雨勢而投宿日式旅館。
(2)轉折後欣賞松林雨夜:因旅館老闆制止作者一行人的喧鬧,作者因而在迴廊下靜聽、靜看、靜思而有所體會。
(二)課當教學流程
1.揭示教學目標主軸
(1)課程文本:「人間情分•不平凡的一雙手」、「瑞穗的靜夜」
(2)課程名稱:比較閱讀教學
(3)課程目標:能從文章中分析轉折架構及主題寫作技巧
(4)課程主軸
2.「人間情分」教學設計
(1)概覽課文--提取文章重要訊息(PISA擷取訊息)
(2)結構分析--瞭解文章層次安排(PISA廣泛理解)
(3)比較分析--比較文本間前後段落寫作手法(PISA發展解釋)
(4)課程主軸
3.「瑞穗的靜夜」教學設計
(1)概覽課文--尋找文章轉折之處(PISA發展解釋)
(2)分析本文寫作主旨及亮點(PISA發展解釋)
4.兩課閱讀比較分析(PISA省思評鑑文本型式)
(1)寫作手法比較
(2)心境轉換比較
5.從文本訊息連結學生生活經驗(PISA省思評鑑文本內容)
(1)從失措張望導入青少年心情
(2)藉由兩篇文章所提「沉靜的美好」,讓學生思索自己是否也有「沉靜的時刻」?作為隱性學習作業。
(三)課後教學省思
1.心智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2.比較閱讀在教學中的可行性
3.PISA閱讀歷程的實踐
(一)教材內容
(二)教學方法
(三)評量模式
(四)建議
1.在教材方面運用比較閱讀擴展學生閱讀廣度
2.在教學方面結合PISA閱讀歷程提升學生語感能力
3.在評量方面改變傳統試題模式,加入問答模組題型
4.在制度方面上推動教師分級制度,建立觀課評課機制
5.在學習交流上促進兩岸語文教學活動,激盪教學火花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軟體、編曲…等,均為台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原創作品或依法向原作者或代理人機構取得合法重製授權。未經本會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重製,直接或間接做為商業用途使用。
我們歡迎您宣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所有刊載資料均可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你可以轉載至互聯網站、社群或部落格,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除非已確實得到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