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2022-05-31

國小五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力實驗教學研究--Q&A節錄

蔡明學諮詢委員 -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Q1:

您的研究報告談到,學習成就與學習信心是呈現正向關係的,有效提升學習能力就能提升學習信心,從參與實驗的多數學生身上,都看到這樣的正向表現,請問您認為什麼是引發這些表現最關鍵的因素呢?

A1:

影響學習信心和動機的因素非常多,我們過去也在思考到底是信心好成就才會好,還是因為成就好信心才會好。他們是交互影響的關係,但交互關係是一件事,最重要的起始點是給他們適當的教材。

我們在現場做補救教學,現在稱作學習扶助,有一個最大的關鍵在於,即使知道這個孩子四年級、需要學習扶助,但如果我們一開始就給他四年級的教材,其實是有一點問題。如果他需要學習扶助的話,應該要往下走,可能要先給他三年級或二年級的教材,不是他的學習階段,表示他前一個學習階段就已經學得比較辛苦了。

我們第一個步驟是給他學習教材,甚至很簡單的都沒有關係,要讓他建立學習信心。先要給他適當的教材,這個適當的教材並不是他現在學什麼就是適當,而是可以建立他學習信心的教材,我們透過這樣的基礎來慢慢幫孩子做學習扶助,鼓勵孩子他們很棒、都算得出來、表現很好……然後再慢慢一點一點的加上去,雖然真的需要時間。

我們需要時間來引導孩子。我們也看過很多國中的孩子,可能只有小學三年級的程度,一下要追到國中真的很辛苦,所以需要給他們的是時間,讓他們追上來。給他們前面簡單的教材、比較容易通過的教材,其實就是給他們建立學習信心。有了學習信心之後,就像鷹架一樣,一層一層疊上去,這樣對孩子的整個學習歷程來說,是比較良善的。


Q2:

從現況、從理論、或孔老夫子的理念,都突顯個人化學習是未來趨勢,而解決學習M型化的問題,更需要有效的扶助策略,您認為個人化學習策略是有效的扶助策略嗎?為什麼?

A2:

個人化學習要分兩件事來看:第一是學生有沒有基本的能力和知識,第二就是學生有沒有同儕的競爭。其實學習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同儕的互相模仿也是滿重要的。如果隔壁同學都在成長,自己沒有成長也會覺得滿不好意思的,發現同學剛開始程度和自己一樣,怎麼現在進步那麼多?所以學習不只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的表現。至於個人化怎麼樣去建立,因為教育不像理工原理,給多少power,就產出多少效能;教育不一樣,不同的孩子就算給相同的學習時間,學習表現真的就是不一樣。如果同一家庭有兩個孩子,即使相同性別、相同教育模式,學習能力、表現、興趣也都會不一樣,就連雙胞胎也會不一樣,更何況老師們是要面對每一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所以學習真的需要個人化的學習,一開始有些學生就可以自主學習。

所以證明了一件事,孩子的學習都是個人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包含一開始透過老師的引導、透過系列的教材。我自己也有在協助一個線上學習平臺,均一教育平臺。可使用此平臺的孩子已經是中高成就的孩子,低成就的孩子使用的話還需要一些努力,中高成就已經有一些自我引導,例如去思考如何破關等,他都能自己有一個概念。所以回過頭來,就如同我們的計畫一樣,孩子的學習一開始一定都是個人化,然後他知道怎麼協助自己,或者是需要老師來協助他,是一個系列式的、有階段的學習。等到他開始有一些熟練或精熟的技巧後,完全的自主學習才能展開,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幫自己設計學習內容,甚至可以看看隔壁的同學們,剛開始大家都一樣,現在各自走到哪裡了,互相競爭,這些都是孩子們在學習路上、學習歷程所引發的學習效應。


Q3:

此次研究在中成就組較無顯著差異,是否因為實驗時間較不長的關係所以才有這樣的結果?一間教室常態分配下來,中成就族群的學生應該會是占多數的,如果下次有機會實驗,專門針對中成就組來進行實驗的話,是否有機會可以探究出更多的原因或結果呢?

A3:

1.本研究在樣本分配上中成就組與其他組人數差不多。

2.如果未來取多數中成就組進行研究,找出進步的成因是可行的。


 

相關文章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104026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11樓

11F., No 48, Minquan W.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026, Taiwan, R.O.C

aslda.tw@gmail.com

02-2511-5772

back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