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AI世代,培養持續成長的核心能力
2025-11-07
終身學習

AI世代,培養持續成長的核心能力

人工智慧的浪潮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世界。如今每人手上都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因此「AI世代」不僅是使用科技的一群人,更是與人工智慧共生、共同進化的一代。
在這樣的時代,知識取得比以往容易,但學習的挑戰卻更大──我們不再只是要學「什麼」,而是要懂得「如何持續學」。

 

 

一、從「知識擁有」到「應用知識」

 

AI能在幾秒內整理大量資訊,可以幫我們收納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卻無法替我們思考「為什麼要學」與「學了之後能怎麼用」。
 

因此,在AI時代,最有價值的能力不再是記住答案,而是學如何應用知識。
舉例來說,懂得資料分析的人,不只是熟悉公式,更能從數據中觀察趨勢、推論意涵,進而為決策提供洞見。這種能力無法被AI取代,因為它結合了理解、創造與判斷。

 

學習的目標,應該從「會不會」轉向「能不能靈活運用」,也就是從工具思維進化為洞察思維。

 

 

二、從「被動吸收」到「主動探索」

 

AI能回答問題,但它無法替我們提問。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正是人類智慧的起點。然而在AI世代最需要培養的核心能力,是主動探索,這包含三個層次:

 

  1. 觀察的敏銳度:從日常現象中發現問題。
  2. 提問的深度:將表面的疑惑轉化為可思考的議題。
  3. 行動的勇氣:願意親自驗證、實作與修正。

 

當學習不再只是「吸收資訊」,而是「創造連結」時,AI便成為助力,而不是替代者。

 

 

三、從「效率導向」到「成長導向」

 

AI能幫我們提升效率,卻也容易讓學習變得功利與短視。許多人開始追求「快速學會」和「立即見效」,但忽略了真正的成長往往需要時間。


所以當面對困難時,不要以「我不會」作結論,而是改問「我還能怎麼學?」;
當AI幫我們完成任務時,不止於使用結果,而要在過程中思考「我從這個過程學到了什麼?」。

 

AI可以找到答案,卻沒辦法去像人類領悟從中的困難與挫敗,所以AI是加速了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人類可以從反覆去詢問AI中得到解決問題的經驗。

 

 

四、從「個人能力」到「協作共學」


AI時代的學習不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一種跨界協作的過程。
 

資料科學家需要與設計師合作、教育工作者與科技開發者共創,甚至學生之間,也能在AI輔助下進行全球共學。協作共學帶來的,不只是知識分享,更是思維的多元培養。

 

人類最獨特的能力之一,就是能在互動中成長、在交流中進化。而AI,正好釋放出我們更多的時間與心力,去做這些「更像人」的事情。

 

 

五、從「工具使用」到「倫理與反思」

 

AI能輔助學習,但它也挑戰我們對「學習」本身的定義。當AI能代寫文章、生成影像,我們更需要問自己:什麼才是「我」的創造?當你收到了AI的答案,是會再從頭看一遍,還是就直接交出去呢?

 

所以使用AI,不只是會操作,而是能思考「怎麼用才有價值、對社會有益」。在資訊泛濫與內容自動生成的時代,保持誠實、思辨與責任感,才是真正的智慧。

 

 

結語

 

AI時代不會讓學習消失,它只會讓「不學習的人」更快被淘汰。然而,真正的學習並不是與AI競爭,而是與AI共學、共創、共成長。當我們學會提問、整合、反思與合作,AI就會成為我們的延伸,而不是主宰。「持續成長」的核心,不在科技本身,而在於人能否保持好奇、勇於探索、願意改變。未來屬於那些,懂得善用AI、也能保持人性溫度的學習者。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軟體、編曲…等,均為台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原創作品或依法向原作者或代理人機構取得合法重製授權。未經本會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重製,直接或間接做為商業用途使用。

我們歡迎您宣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所有刊載資料均可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你可以轉載至互聯網站、社群或部落格,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除非已確實得到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許可)。

相關文章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104026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11樓

11F., No 48, Minquan W.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026, Taiwan, R.O.C

aslda.tw@gmail.com

02-2511-5772

back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