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當中,面對源源不絕的課業壓力、工作或家事,是否感到無力應付?即便拉長工作時間、更加投入其中,成效卻不如預期?身心俱疲的你,或許需要一個喘口氣的時間,以客觀的角度審視自我、找到重回正軌的方法。在此分享一段簡短卻發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樵夫,勤奮的到樹林裡砍柴,工作好一段時間後,年老的樵夫也來到樹林裡砍柴。天色漸暗,年輕樵夫準備回家時,發現老樵夫雖然比他晚到,卻砍了更多的柴,驚訝的他在心裡暗自決定,明天要更早到、更早開始工作!
第二天,年輕樵夫早早就到,抱持著「我一定可以砍得更多」的心情開始砍柴。當他挑著柴回到柴房時,發現老樵夫還是比他砍得更多。
第三天,年輕樵夫不但更早開始砍柴,還比平常更晚下山,心想「如此一來,自己肯定可以比老樵夫砍更多柴!」沒想到,老樵夫砍的柴還是比年輕樵夫多。第四天、第五天也一樣。
到了第六天,年輕樵夫終於忍不住向老樵夫請教,他為什麼可以晚上山、早下山,所砍的柴依然比自己多。老樵夫緩緩說道:「我每天回到家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磨斧頭,將斧頭保持在鋒利的狀態,而不是隨便丟著就去休息,任憑斧頭變鈍不好使。雖然我的年紀比你大、比你更沒有力氣,但使用鋒利的斧頭砍樹,只要砍五次就倒了;而你卻要砍十次以上才會倒,這就是我砍得更多的原因。」年輕樵夫這才恍然大悟。
年輕樵夫擁有強健有力的體魄、長時間工作的能力,以及願意投入更多的態度,但他付出後獲得的成效,卻遠遠不及年老的樵夫,關鍵就在於「觀察、學習、反思」的意識與行動。
將斧頭保持在鋒利狀態,如同在每日的工作時檢視及充實自我,以準備好的狀態因應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忽略打磨的重要性,忽視觀察過程及持續學習的能力,只是埋頭苦幹,反而沒辦法獲得更好的成效,還造成身心疲憊,充滿挫折失敗的結果。
因此,隨時檢視自身的狀況及表現,同時持續自我提升及學習,將更有助於工作或學習的表現。請從現在開始,朝著成為更好的自己邁進吧!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軟體、編曲…等,均為台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原創作品或依法向原作者或代理人機構取得合法重製授權。未經本會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重製,直接或間接做為商業用途使用。
我們歡迎您宣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所有刊載資料均可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你可以轉載至互聯網站、社群或部落格,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除非已確實得到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