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親子共學樂趣多
2025-07-15
親子教養

親子共學樂趣多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所,親子之間的互動、對話和陪伴,所帶來的影響力遠大於學校或同儕。而「親子共學」便是一種靈活且有意義的學習方式,讓父母與孩子一同參與學習活動,透過閱讀、實驗、探索自然或討論生活中的大小問題,使學習成為家庭的共同語言。

配合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與跨領域學習,親子共學不僅能讓孩子培養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協助父母得以更貼近孩子的學習進程,及時了解孩子的興趣、困難與需求。

吸引孩子參與親子共學的關鍵,第一是讓學習變得像遊戲一樣有趣,例如設計任務集點卡、簡易實驗、戶外活動或活用桌遊等,創造「做中學」的輕鬆學習氛圍。第二,結合孩子的興趣,從興趣延伸成共學活動,例如喜歡畫畫的孩子,可以一起創作繪本;喜歡動物的孩子,可以共讀動物科普書籍並到動物園實地觀察。第三,賦予孩子主導權與成就感,讓孩子參與討論和決策,並適時給予具體的肯定,皆能提高孩子的參與意願。

而吸引父母投入的關鍵,第一是要強調親子關係的價值,透過分享親子共學如何促進親密關係、理解孩子的優點與挑戰,讓父母明白陪伴的不可取代性。第二,學習活動須以簡單易行為主,考量到父母的時間與精力,設計10-30分鐘可完成的活動,並提供活動清單與指引,使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到」。第三,要讓父母也有收穫,例如在活動中融入親職教育元素,達到真正的「親子共學」成效。

親子共學雖然充滿樂趣與益處,但要使過程更加順利且有意義,仍有幾項要點必須留意:

一、父母是一起學習的夥伴,非督導者

在進行共學活動時,父母要轉換自己的角色與視角,從上對下的權威關係變成學習夥伴,避免說教或指責。

二、達到標準是其次,陪伴才是重點

過程中要讓孩子有試錯與提問的空間,父母也當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找出答案,不須為了達成學習目標而催促或比較。

三、適當的頻率與時間

親子共學可視家庭環境、孩子的能力、父母時間與身心狀態來彈性進行,無論任何時間或空間,只要持續進行、能達到一同學習和陪伴的作用,都是很好的親子共學活動。

透過共學,親子雙方不再只是「教」與「學」的單向關係,而是彼此激盪、共同成長的夥伴。此外,家長也能藉此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讓教育不再侷限於標準化的課程,能夠依循孩子的節奏與特質發展。當學習融入親子關係,獲得知識的過程除了帶來成就之外,還能增進彼此的情感連結,讓家庭充滿探索世界的樂趣與溫度。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軟體、編曲…等,均為台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原創作品或依法向原作者或代理人機構取得合法重製授權。未經本會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重製,直接或間接做為商業用途使用。

我們歡迎您宣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所有刊載資料均可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你可以轉載至互聯網站、社群或部落格,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除非已確實得到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許可)。

相關文章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104026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11樓

11F., No 48, Minquan W.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026, Taiwan, R.O.C

aslda.tw@gmail.com

02-2511-5772

back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