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透過閱讀 搶救孩子的學習力
2024-06-27
親子教養

透過閱讀 搶救孩子的學習力

隨著3C產品及行動網路的興起,網路使用者年齡逐漸下降,國小生人手一臺手機、有上網習慣已成為當今社會常態。根據「2023臺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報告顯示,兒少使用網路進行娛樂活動的時間,平均每日為4.6小時,相較三年前每週多出5小時,有逐年明顯成長的趨勢。

3C產品及網路透過強烈、快速、多變化性等刺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若在缺乏判斷力的年紀過度接觸,使大腦形成只負責接收訊息的假性專注狀態,便會造成專注力下降、情緒不穩定與學習能力越來越差等問題。因此,該如何搶救孩子的學習力成為現今父母最關注的教養議題。

國家教育研究院之蔡明學博士在〈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自學力發展方案計畫〉中提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終身學習者,閱讀成為自主學習的核心方法,閱讀能力就是學習能力,而每日閱讀時間長短便是影響閱讀能力的關鍵。

讓孩子喜歡閱讀

閱讀能力並非與生俱來,孩子能否對閱讀產生興趣,取決於大人是否以身作則,以及如何引導。孩子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大人的一舉一動,包含想法、態度、情緒或行為舉止。若師長從未翻閱書本、表現出對閱讀的重視與喜愛,孩子也難以模仿大人的行動、建立閱讀的概念。

因此,除了口頭上要求孩子「去看書」之外,師長也能將書本放在容易取得的地方,有空就拿起來翻翻看,或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孩子會因著好奇心而湊過來渴望參與,使閱讀逐漸進入生活場域中。

另外,讓孩子沒有壓力的閱讀也是重點之一。許多師長為了檢視孩子的閱讀成效,便會安排心得報告、閱讀紀錄等額外作業,或以書籍內容檢測學生,使得閱讀變成一件有負擔的事。要盡量避免使閱讀與成績產生連結,孩子才能用輕鬆的態度接觸書本、單純的喜歡看書。

願意投入時間

只要對閱讀感到好奇並產生興趣,孩子便會願意花時間與書本相處。在開頭提到的3C產品成癮問題,大多是因為孩子沒有其他嗜好,或不知道空閒時間能做什麼,便經常漫無目的的上網,以致虛度光陰、形成離不開手機的成癮狀態。因此,應幫助孩子建立與書籍的橋樑,無論是透過親子共讀、晨光時間或閱讀角等方式,陪伴其度過無所事事的時刻,共同努力下必能達到轉移焦點、培養正向愛好的結果。

當孩子願意在閱讀上花費較多時間時,請不吝給予鼓勵,並且不要輕易剝奪其閱讀時間。許多人對閱讀感到厭煩,是因為在建立起閱讀習慣前,時間就被補習或寫功課所佔據;或因考試不會考,父母便不鼓勵等緣由。若希望孩子藉由閱讀提升學習力,就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彈性空間,讓孩子自由的享受閱讀,使閱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建立閱讀習慣

要使孩子離不開書本,無論幾歲、在哪生活都能閱讀,就要讓孩子建立起閱讀習慣。市面上有許多教導人養成習慣的書籍與資源,包含全球知名的《原子習慣》,或自學力學會過去曾分享的〈五小時法則〉、〈培養閱讀力〉等主題文章,皆能提供習慣養成的思維或技巧。

因手機及社群軟體普及的緣故,現代人大多習慣汲取簡短而快速的訊息,難以靜下心來翻閱相對無趣的書籍,能看完一整本書更顯得難得。要建立一個新習慣,意味著必須更動原有的生活方式,這會使人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抗拒、為自己找許多放鬆的藉口,即便有明確的目標,頭腦與身體依然會製造各種不配合的訊息試圖阻擋,導致人們感到養成之路困難重重。閱讀模式的調整無法一蹴可幾,需要從短時間、少頁數開始進行,並可安排固定的閱讀時間與空間,透過長久的堅持,一定能看到成效!

提升學習能力

要使孩子脫離3C產品的控制、將注意力放在相對缺少刺激的書本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陪伴其鍥而不捨地練習,以正面積極的態度給予鼓勵與支持,在孩子喜歡上看書的同時,也會發現其對閱讀題目產生自信,能將培育而成的閱讀能力運用於學習上,不但學習能力達到提升,在將來也能透過自主學習來應對各樣課題!

 


 

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軟體、編曲…等,均為台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原創作品或依法向原作者或代理人機構取得合法重製授權。未經本會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複製、重製,直接或間接做為商業用途使用。

我們歡迎您宣傳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所有刊載資料均可供個人或教育用途使用,你可以轉載至互聯網站、社群或部落格,但禁止使用於獲取個人或團體利益之用途(除非已確實得到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許可)。

相關文章

臺灣自學力培育推廣學會

104026 臺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48號11樓

11F., No 48, Minquan W.Rd., Zhongshan Dist.,
Taipei City 104026, Taiwan, R.O.C

aslda.tw@gmail.com

02-2511-5772

backTop